寨卡襲港 染疫女子於中環返工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08/25 21:25

最後更新: 2016/08/26 15:33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香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的寨卡病毒感染個案。消息人士指出,一名38歲外籍女士初步對寨卡病毒的測試呈陽性,她曾到過中環明德醫療中心求醫。據了解,她一度抗拒入院,曾搬到酒店,當局最終成功勸服她,並送到聯合醫院留醫。

聯合醫院嚴陣以待。(香港經濟日報記者曾秋文攝)

食環署準備明天到其居所及工作地點滅蚊。據悉,該名女子在中環IFC返工,家住將軍澳日出康城,病發前曾與家人同遊加勒比海,返港後曾到過清水灣。

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情況存有危機,因為本港仍處於夏季,而患者所居於的地點為堆填區附近。他指出,若患者在抵港後曾被本港蚊子叮咬,病毒會在蚊子體內潛伏4至6日,即於4至6日後蚊子就有機會成為毒蚊。

何又指出,食環署今日的滅蚊工作至為關鍵,倘有效,可在蚊子成為毒蚊前將其殺滅;他建議居於將軍澳的居民要做好防蚊工作,尤其是孕婦。

 

寨卡病毒感染知多些   

  • 病原體:由寨卡病毒引起的蚊媒傳染病
  • 病徵:皮疹、發燒、結膜炎、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,一般輕微及持續數天,大部分人染後沒病徵。染疫可引致小頭畸形和吉巴氏綜合症
  • 傳播途徑:主要透過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而傳染給人類。本港沒發現寨卡主要病媒埃及伊蚊,但本地常見的白紋伊蚊亦可能是病媒。另外,寨卡病毒會存在人類精液,透過性接觸傳染,亦可能透過其他傳播途徑如輸血和母嬰感染傳播。
  • 潛伏期:病徵一般會在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後2至7天出現
  • 治理及預防:目前沒有治療藥物,亦沒有疫苗可預防,市民應該避免被蚊子叮咬及防止蚊蟲滋長。
  • 防蚊方法:穿著寬鬆、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、外露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 (DEET) 成分的昆蟲驅避劑、到戶外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

資料來源:衛生防護中心